欢迎访问速发财讯!

英美资源集团:赋能中国氢能产业的跨国企业样本

品牌企业 2024-12-24 tfyge2424

培育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联合打造生态圈,需要战略定力和耐力,需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站出来支撑相关应用示范。在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圈内有个特别的角色——英美资源集团,这家全球领先的多元化矿业公司是是氢能经济最早期的支持者之一。英美资源集团虽然不生产销售燃料电池汽车,却是燃料电池所需铂族金属的重要原矿生产商,而且铂族金属存在于氢能的整个产业链。也正是基于这一优势,英美资源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燃料电池技术的推广,并透过投资支持相关研发活动及创业公司,成为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坚定支持者、赋能者。

中国氢能战略的坚定支持者和赋能者

英美资源集团首席执行官万德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图片

中国在脱碳上有非常坚定的目标与承诺,而最好的举措之一就是发展氢经济,我们相信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氢经济国家。我们对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报以极大信心,也通过运用自身资源和资本力量积极推动其发展。”英美资源集团中国区总裁陈卫不知道在多少场合表达过这一观点。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时,英美资源集团首席执行官万德昆(Duncan Wanblad)也表达过完全赞同中国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倡议,并表示英美资源集团“重新定义矿业,改善人民生活”的使命与中国倡议不谋而合。

2016年11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了首届国际燃料电池汽车大会(FCVC),大会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和中国科协等相关部委的指导,英美资源集团等国内外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此后,这一燃料电池汽车领域高规格、高水准的国际性行业盛会每年一届,英美资源集团作为坚定的支持者连续从未缺席,并从第三届起主办氢能投资专场活动。在首届FCVC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英美资源集团等机构和企业联合发起筹办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经过6年筹备后,该协会于2022年6月宣布正式成立。当日,来自能源、交通和制造领域的13位跨国企业CEO倡议的氢能委员会宣告成立,英美资源集团便是创始成员之一。截至2023年,该机构已经吸收了140家代表整个氢价值链的跨国公司成员。依托于国际性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组织,英美资源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的支持和赋能行动。在中国,每年都可以看到该集团参与或主办与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相关活动。

英美资源集团是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的坚定支持者。FCVC图片

2024年6月5日,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在上海嘉定举办,作为大会的支持单位,英美资源集团承办了氢能投资专场活动。与会者认为,中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燃料电池制造、中游的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和下游的加氢设施建设等。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也取得了重要突破,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成本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与日、韩、欧美乘用车技术路线不同,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走的是实用主义的“先商后乘”。经过多年发展,前者陷入了低潮,而后者的商用车商业模式基本打通,走到了规模化应用拐点,让业界看到希望,也为未来乘用车技术打下基础。

由于商用车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业界认为,燃料电池汽车要实现更大规模应用,必须大力拓展乘用车领域。2023年10月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国家电投集团首席科学家、国氢科技首席技术官柴茂荣曾表示“依靠氢能重卡是拉不起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他认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未来还在于乘用车,并预测2025年将会成为我国燃料电池乘用车元年,2027年是拐点,2030年若做得好,燃料电池乘用将和电动车的销量和水平差不多。

燃料电池乘用车应用示范的先行者

2023年7月,英美资源集团在中国佛山启动“南海氢车出行”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项目。华南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供图

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是创造它。在燃料电池乘用车应用推广上,英美资源集团走在了前列,在欧洲和中国启动了一系列燃料电池乘用车应用示范项目:2022年底在德国柏林启动了“氢动柏林”,计划两年投放200辆燃料电池乘用车;2023年7月在中国佛山启动“南海氢车出行”,计划3年投放500辆燃料电池乘用车,同年12月在中国北京开展燃料电池乘用车巡游活动;2024年6月,在“氢动柏林”基础上将燃料电池乘用车应用示范升级为“氢动欧洲”,分别在法国巴黎、比利时布鲁塞尔、德国汉堡投放数百辆燃料电池乘用车。

2024年10月18日,2024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开幕,英美资源集团中国区总裁陈卫出席了“南海氢车出行”项目交车及授牌仪式,该应用示范项目正式进入第二阶段。陈卫在接受访问时,对英美资源集团在欧洲与中国开展的项目进行了说明,“欧洲项目在广度上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作用,中国的项目则是在深度上起到了良好的影响”。据陈卫介绍,“氢动柏林”和“氢动欧洲”投放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均为出租车,好处在于可以让更多人得到体验,同时能让驾驶员感受乐趣和便利;“南海氢车出行”是面向企业和个人的租赁模式,可以让使用者更长时间去深度接触燃料电池乘用车技术和特点。

目前,英美资源集团在欧洲和中国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应用示范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陈卫希望可以在中国找到更多的城市以及车企来一同参与,同时希望能够尝试除了租赁之外的更多商业模式。“南海氢车出行”项目由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中心负责推广,该中心项目总监刘洋表示,第一阶段的25辆燃料电池乘用车累计行程超过62万公里,减碳256.7吨,积累的宝贵经验为项目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二阶段计划推广超过100辆燃料电池乘用车,我们与专业的氢车运营公司紧密合作,由运营公司负责跟进车辆租赁和售后服务,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出行解决方案,预计会有更多客户加入,车辆和加氢站的覆盖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在此次“南海氢车出行”项目交车及授牌仪式上,广东中氢顺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第二批用户,该公司背靠昇辉控股,董事长王德新同时是昇辉新能源执行总裁。中氢顺答是国内首个燃料电池乘用车运营管理综合台,集采购流程、补贴、车源、客源、租赁、应用、维修保养、售后服务为一体,致力于推动燃料电池乘用车规模化应用,该公司是评估了“南海氢车出行”项目第一阶段情况决定跟进的。“我们是国内第一批做氢能物流车、公交车等产品推广的团队,属于提前布局集累了相当经验,结合公司项目能形成商业闭环的优势,以及能得到当地资源支持,看到了这个项目市场化的可能性。‘南海氢车出行’项目第一阶段走的路子是公务用车租赁模式,很难上批量,我们现在做的是精细化市场批量应用模式,与政府沟能以文旅接驳用车搭建合作台,考虑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巡网融合出租车”,中氢顺答总经理黄发对这个项目充满信心。

氢能汽车人才培养的战略合作伙伴

2024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在浙江湖洲举办,英美资源集团是唯一战略合作伙伴。巴哈大赛官方图片

在结束了10月18日的“南海氢车出行”项目交车及授牌仪式,陈卫旋即赶往远在1300公里的浙江省湖州市,以国际氢燃料电池协会副理事长的身份参加“2024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南浔站”的活动。在位于湖州市南浔区的浙江水利电力学院内,4部氢动力赛车静待第二天的首次氢动力巴哈大赛。这次大赛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主办,英美资源集团则是唯一的战略合作伙伴。早在2016年,英美资源集团便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共同发起筹办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三方开始了相互信任的合作。8年后,启动了氢动力巴哈赛的2024中国巴哈大赛,陈卫对此感到非常振奋:“终于开始了,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们需要一个坚定的开始,需要一个探索的开始。”

英美资源集团中国区总裁陈卫(右)在巴哈大赛期间接受铂道专访。铂道供图

巴哈(Baja)是西班牙语越野车的意思,巴哈大赛于1976年起源于美国,至今已走过约50年的风雨历程。如今,除中国外,美国、巴西、韩国、南非和印度等国也都有巴哈赛事。2015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把大赛引入中国并主办,成为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汽车及相关专业在校生组队参加的越野汽车设计、制造和检测的比赛。该项赛事是继“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成功举办之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推出的又一个全新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台。

与其他汽车大赛不同,中国巴哈大赛是一个教育与实践高度耦合的台,每一部在赛场上轰鸣的比赛车辆,从设计、制造到最终的赛车,都由学生们自己完成。在氢动力巴哈大赛前,赛事主办方还深入相关院校举办以“氢能巴哈技术培训”为主题的培训,多角度分析氢能的应用与发展未来场景,培训内容包括氢能安全培训、供/储氢系统安装调试培训、氢能系统培训、氢系统调试及测试实操训练等,丰富车队氢能专业知识。

据介绍,2015年,首届中国巴哈大赛参与的车队有30支,到了2017年就骤增至90支,这一规模保持至今。数据显示,十年十场大赛,参与的高校有196所,注册车队达239支。参与的高校中,既有北京理工、武汉理工、吉林大学、哈工大这样的高等院校,也有像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这样的职业院校,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各占50%。

而经过十年沉淀,巴哈大赛从青年学生当中培养各类汽车人才4.7万,已然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被誉为中国汽车人才的“黄埔军校”。蔚来汽车产品体验管理部助理副总裁李天舒,就是当年巴哈大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届车队队长,小鹏汽车车辆动力学高级工程师黄美鹏,是吉林大学天火吉速车队的队长和车手,上汽技术中心整车动态性能评价工程师礼四同,曾经是重庆大学易车方程式赛车队的技术总监和车手。而且,中国巴哈大赛十年进化史,也映射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史、中国的能源变革史。

2015年,巴哈大赛引入中国,此后7年这赛场上一直都是燃油巴哈的天下。这一年中国乘用车销量首次突破2000万辆大关,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2022年,中国巴哈大赛启动电动巴哈比赛。这一年,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8.7万辆,市场占比23.2%;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1200万辆,市场占比将接近50%。

2024年,全球第一辆氢动力巴哈车辆从中国赛场发车。此时,中国的“双碳”战略如火如荼,能源结构转型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氢能源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氢燃料电池车和加氢站的数量在全球遥遥领先。

经过十年沉淀,巴哈大赛从青年学生当中培养各类汽车人才4.7万,已然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巴哈大赛官方图片

与时代同频共振,从时代获得能量,也为时代输入能量,这是中国巴哈大赛不断得以进化的密码。今年中国巴哈大赛吸引了80支车队报名,参与者接近3000人。其中,氢动力巴哈赛无疑是最耀眼的焦点。在每一辆氢动力巴哈车辆上,都能看到产学研用赛“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参赛车辆由车队自主设计,悬架系统、制动系统、车身车架系统、人机工程系统、电控和驱动等都要学生们自主完成,而氢动力巴哈最核心的燃料电池系统设计,包括关键零部件选型、匹配和调试等,也需要在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助力下自主完成。尽管今年氢动力车队数量不及燃油和电动车队,但未来目标明确:2025年20支,2026年30支,2027年50支。

全球首次氢动车巴哈大赛尽管只有4部赛车,却可能会给中国氢能产业带来多维度深远影响。在设计和制造氢动力赛车过程中,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动手和创新能力。以燃料电池系统设计为例,学生需深入了解其原理和零部件知识,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学习。但陈卫认为,除了这些“朴素”的影响,它的实际影响更加深远,“氢动力巴哈大赛大大加强了年轻学生对新技术的追求跟探索精神。”学生通过参与项目,接触前沿技术,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升科学素养。陈卫强调:“这其中既有创新精神,也有承担风险的精神,它是有强烈的社会价值的,这就是‘巴哈精神’!”

另一方面,氢动力巴哈大赛具有社会教育功能,让学生们成为传播清洁能源理念的使者。“它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给社会带来良好教育,促进学子和更多的人投身创新当中。”陈卫说,氢动力巴哈大赛比赛过程公开透明,吸引众多观众。通过观看比赛,大众能了解氢燃料电池技术,提高对清洁能源的认识,对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具有积极教育意义。同时它提高了产业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进入氢能领域,推动产业快速发展。陈卫还指出,它能为产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缓解人才短缺问题。《工人日报》近日刊文称,近年来,我国绿色经济持续发展,“绿领”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氢能等“绿领人才”缺口高达百万。

中国双碳战略给予跨国企业足够信心

陈卫认为,氢动力巴哈赛在中国诞生,离不开我国燃料电池技术、氢能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接受度的协同进步,“经过多年发展,燃料电池车辆技术已渐趋成熟,这是氢动力巴哈赛车诞生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在能量转换效率、耐久性和低温启动性能等方面,燃料电池技术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为氢动力赛车的研发注入了强大动力。

“与燃料电池车相关的基础设施也日益成熟,相比以往有了很大改善,这是赛道之外的保障。”陈卫说,近年来,全球加氢站建设加速,中国也不例外。虽然加氢站数量目前尚无法与加油站和充电桩相比,但已初现规模,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球累计建成加氢站达到1262座,其中中国456座,全球占比达到36.1%,为全球最大的加氢站保有量国家。基础设施的逐步成熟,为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提到了保障,也为氢动力巴哈赛车的运行和测试提供了必要条件。

英美资源集团中国区总裁为巴哈大赛获奖者颁奖。巴哈大赛官方图片

重要的是,燃料电池车的社会认可度提升。陈卫提到:“社会对燃料电池车的接受程度大幅提高,与电池电动车发展有相似之处。”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燃料电池作为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备受关注。燃料电池车与电动汽车都是电力驱动,这一特性加速了社会对其的接受,为氢动力巴哈赛车的推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积极参与氢能组织,到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再到旨在培养氢能汽车人才的巴哈大赛,英美资源集团从实际行动展现了其对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坚定信心。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中国承诺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大国担当给了以英美资源集团为代表的在华跨国企业足够的信心。

如今看好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发展氢能产业的战略意图进一步明确,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大,外资燃料电池势力进军国内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已经从最初的市场培育转入大规模投资建设产线的阶段。2023年6月1日,现代汽车集团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HTWO广州”在黄埔正式竣工,这也是中国首家大型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专门工厂;2024年8月20日,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专用工厂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产,这标志着丰田汽车公司与中国本土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的燃料电池项目正式迈入新阶段;2024年9月5日,在博世动力20周年媒体开放日前夕,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博世动力系统中国区总裁王伟良表达了对氢能应用中国市场前景的乐观,“我们相信这是对的,我们相信这是方向,我们相信这件事情只有在中国能办成”。(撰稿人:铂道何涛、纪旭)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速发财讯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36119号-2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