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怎么选 谁该吃“抗流感神药”?
近期,随着甲型流感(甲流)在国内的广泛流行,流感抗病毒药物如玛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据国家流感中心最新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南北方省份的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攀升,且以甲流为主。在此背景下,被誉为“抗流感神药”的玛巴洛沙韦供不应求,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断货现象。
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玛巴洛沙韦?
它真的是抗流感的万能钥匙吗?
面对流感高发,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应对?
当前,市场上最主流的两款流感抗病毒药物是玛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
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作用机制不同:
奥司他韦作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甲流主要病毒株H1N1中的N部分。
而玛巴洛沙韦则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RNA聚合酶来阻断病毒复制。
相较于针对发烧、疼痛等症状的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玛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是专门设计来抑制流感病毒的药物。
从有效性来看
奥司他韦在多个临床试验中显示,与不用药相比,可使症状缓解时间缩短1至1.5天。
而玛巴洛沙韦的有效性在临床试验中与奥司他韦相近。
例如,在一项2018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中,12岁以上感染流感的人群使用玛巴洛沙韦后,症状开始缓解的平均时间比安慰剂组缩短了约26小时。然而,与不用药相比,玛巴洛沙韦加速症状缓解的时间也仅为1天左右。
在安全性方面
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都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呕吐、恶心和头疼等。但是,玛巴洛沙韦在某些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常见不良反应略少于奥司他韦。
然而,这两款药物都面临耐药性的问题。奥司他韦虽然已有少量耐药株出现,但玛巴洛沙韦的耐药风险在某些研究中被认为更高。
特别是在玛巴洛沙韦最早大量使用的国家日本,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了耐药病毒株比例的上升。
用药频率和适用人群
奥司他韦需要每天吃两次,持续5天,而玛巴洛沙韦只需单次给药。
在适用人群上,奥司他韦因历史较长,积累的数据更多,且已获批用于两周以上小婴儿的治疗;而玛巴洛沙韦则主要获批用于5岁以上人群,且孕妇不推荐使用。
这类抗病毒药物应尽早使用,一般建议在有症状后的48小时内服用,以最大化其效果。
此外,这两款药物都是处方药,理论上应在确诊流感后由医生开具处方使用。然而,目前这两款药物在网络上热销,存在处方管理不严的滥用风险。
需要注意:
对于流感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应重点考虑流感重症风险较高的人群,如5岁以下幼儿、65岁以上老人、孕妇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对于一般健康的年轻人,即使感染流感,出现严重健康隐患的可能性也非常低。因此,滥用抗病毒药物不仅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还可能浪费医疗资源。
在考虑抗病毒药物等流感应对措施之前,我们应优先考虑提高流感疫苗的接种率。目前,中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远低于覆盖重点高危人群的水平。对于已经接种了流感疫苗的健康年轻人,如果万一感染甲流,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便宜的症状缓解药物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总之,面对流感高发态势,我们应科学应对,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并优先考虑提高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以保护高危人群。
猜你喜欢
字母哥当选第13周东部最佳球员 格林力压西部众星也获奖
MANOLO BLAHNIK 正式登陆天猫奢品
上海南京西路新地标:GAP「布莱纳的玩趣世界」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