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天之城”顺义看北京:开放与科创顶级资源的交汇
从“通天之城”顺义看北京:开放与科创顶级资源的交汇
来源:证券之星时间:2025-02-23 19:23:16 阅读量:5332编者按:春节期间,Deepseek、宇树机器人在朋友圈走红,“杭州六小龙” 声名鹊起,杭州一跃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网红城市。那短暂的半个月,北京和深圳在科技创新氛围让人都有一下子不香了的错觉。不过,在 2 月 17 日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31位来参会的民营企业家成为全国关注焦点,北京和深圳的民营企业家参会数量和知名度,一下子又让人找回了北京、深圳民营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吸引力。
尤其是像小米、奇安信、美团、寒武纪、银河航天等来自北京的企业,它们的创始人在座谈会上亮相,让大家看到了北京的雄厚实力。北京这座城市,既有首都的庄重,又透着低调务实的气质,一直默默培育民营经济的活力,提升科技创新的吸引力。就像Deepseek大部分的研发团队在北京而不为人知一样,北京被认为是AI产业的隐秘高地。
作者:尺度商业
2月17日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之后,尺度商业对北京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展开深入调研,尤其关注北京平原新城的发展情况。北京的平原新城包括顺义、房山、昌平、大兴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也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保障首都功能的关键区域。
今天,我们就从顺义这座 “通天” 之城入手,管中窥豹来了解北京在对外开放、民营经济和科技创新方面的魅力。
为何顺义称为“通天”之城,一是首都机场身处顺义,这被誉为中国第一国门,让顺义有着迎接全球八方来客的重要枢纽。二是顺义由此有了几乎是覆盖全区的临空经济带,就有了以航空便捷物流商旅落地为依托得天独厚的对外合作区,迎接全球产商、技术落地。三是顺义借助首都直通中央的对外合作优势,以及对接北京最为丰厚的专家智库、科研院所、高知人才,全面落地高端智造、科技创新创业项目。
会展之城:引全球万千客源
2 月 21 日,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第 36 届中国国际汽车用品及设备展览会暨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零部件及服务展览会也在这里同步开幕。
此次展会涵盖汽车全产业链,从设计、制造,到使用、服务,各个环节都有涉及。展会吸引了近 6000 家企业参展,展出产品超过 8 万款,预计能满足 15 万专业观众和 10 万普通观众的一站式采购需求。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是一座极具国际化特色的展馆,它距离首都机场仅两公里。首都机场被誉为中国的 “第一国门”,全球各地的厂商和客户从这里落地北京后,能便捷地抵达展馆。如今这座新会展中心,是北京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技术最先进的综合型会展场馆,在全国也位列第五。如此大规模的展馆,对通航、物流、酒店住宿等方面的综合接待能力是巨大的考验,国内能做到基本就集中在极少数几个一线城市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共举办了 38 场展会,展览总面积约 200 万平方米,与上一年相比展会数量增长了 11.8%,展览面积增长了 17.6%。该展馆年均吸引近 200 万人次参观。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顺义会展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参展厂商和客户的需求都在不断增长。
2024 年,顺义还举办了多场重量级展会,如 2024 中国国际汽车用品展览会、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宠物用品展览会、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等,其中 8 场展会的展览面积超过 10 万平方米。以 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为例,它吸引了超过 81 万人次参观,单日客流量最高峰达到 10 万多人。
去年 11 月底举办的第二届链博会也亮点十足,境外参展商占比从首届的 26% 提升到了 32%。据不完全统计,来自 69 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 620 家中外企业及机构参加了第二届链博会,参展商还带来了 400 多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实际参展商超过 1000 家。在这次链博会上,共签署了 210 多项合作协议和意向协议,涉及金额 1520 多亿元。
顺义通过这些重量级展会的举办,极大地促进了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帮助参展企业拓展了全球客户资源,打开了全球市场,助力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客户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所以一切都是客户。
北京中德产业园:工业 4.0 全球融合样本
从工业 1.0 的蒸汽机时代,到工业 2.0 的电气化时代,再到工业 3.0 的信息化时代,直至如今工业 4.0 的智能化时代,中国现代工业在每个发展阶段都在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德国在 2013 年率先提出工业 4.0 概念,这一理念启发并催化了中国在 2014 年提出 “中国制造 2025”。如今,随着 Deepseek、宇树机器人等 AI 科技的兴起,“中国制造 2025” 如今来看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不管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已经位列全球第一,Deepseek的崛起更是打破了美国的AI霸权,并以开源的方式全面打开了中国AI应用场景创新创业的浪潮。
德国在制造业领域技术世界领先,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尤其在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方面优势明显。而中国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庞大,双方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这促使中德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顺义区本身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拥有航空、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与德国的先进技术和企业合作,可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弥补产业短板,完善产业链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 年,北京中德产业园应运而生。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其为国内首个以 “经济技术合作” 为主题的对德合作园区,并给予了具有高度的政策倾斜。
目前,北京中德产业园已吸引了奔驰、宝马、Ameco、博世、威乐等近120家德资及关联企业入驻,年产业规模超过 400 亿元。产业园南区利用现有楼宇资源,吸引了一批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和科技服务平台,比如博世工业 4.0 创新中心、惠乐喜乐机床研发中心等;北区凭借产业用地优势,吸引了奔驰新能源汽车、威乐水泵等重点德企,高端智能制造业氛围浓厚。
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奔驰新能源工厂发挥了核心带动作用,吸引了众多德资、欧资汽车零部件上下游企业入驻,完善产业链。埃帕德公司已为奔驰在国内的制造基地提供服务,海斯坦普等一批外资核心零部件项目也相继落地。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众多德国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带来了高端技术和设备,提升了园区的整体制造水平。智能制造方面,博世工业 4.0 创新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累计为区内 60 多家企业提供诊断服务,帮助这些企业平均提升生产效率超 20%,推动新增投资超 5000 万欧元 ,促进了企业的智能化升级。
北京中德产业园能在短短 3 年多时间迅速发展起来,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扶持,机场周边的优越地理位置,顺义区政府指导园区提供的点对点、一对一专业服务,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在德国重点城市设立海外联络处的国际化运营管理模式,以及打造的 “国际化类海外” 生活文化交流环境等,这些都为产业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创高地与中国高端智造
作为临空经济示范区,顺义的临空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无论是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还是天竺综合保税区,都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顺义区集聚了 950 多家外资企业,国际学校数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有近万名外籍人士在此常住,首都机场的航空网络更是辐射全球。2024 年,顺义区经济总量达到 2388 亿元,工业产值接近 2000 亿元。
顺义区的对外开放并不局限于对德合作。天竺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政策功能优势,吸引了众多企业。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是中国国航与全球知名的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在2022年合资成立,其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政策和地理位置优势,落地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 22 亿元。未来,项目满负荷运营时,每年可支持多达 250 台发动机进场维修,将为全球航空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顺义区坚持以高端制造业为经济发展的 “主力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是顺义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理想汽车的落地就是顺义在该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理想汽车的研发总部、绿色智能工厂位于顺义区,其中绿色智能工厂项目总投资 60 亿元,工厂应用自研的Li-MOS智能制造操作系统、连山质量预警系统,以及应用智能物流系统、无人电检和下线车辆自动驾驶入库技术,打造了高度自动化的智能柔性生产线,一期产能达到年产 10 万辆。截止2025年1月底,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超过 116 万辆,处于国内新能源车企销量头部水平。
除了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顺义区在航空航天产业也成果丰硕,绝对的高精尖产业行业领头羊。北京轩宇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是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领军企业,也是上市公司航天智装的全资子公司。在卫星系统方面,轩宇空间的微系统产品实现了宇航用芯片的国产化替代,已批量应用于北斗、互联网工程、商业航天等重要卫星工程并推广应用到工业控制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轩宇空间还为火星车提供了地面仿真测试设备。其测控仿真系统应用于嫦娥系列卫星系统地面测试、联试设备;空间站地面综合测试设备等重点项目。
从天上助力中国飞天梦,到地下助力中国能源安全,顺义在地下开采的高科技领域同样表现出色。天玛智控是煤矿智能化装备领域的领先企业,探索出 “地面规划采煤、装备自动执行、面内无人作业” 的无人化采煤新模式,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多个煤矿成功应用,实现了常态化运行。天玛智控还积极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及 10 余个智能制造场景建设,为煤炭行业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有望成为智能工厂整体方案服务一体化供应商。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顺义落户,完善的民生保障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成为留住人才的关键。在医疗领域,北京罕萌诊所的设立为罕见病患者带来了希望。该诊所整合国内罕见病诊疗资源,依托信息化平台和移动医疗技术,通过中国罕见病综合云服务平台,为患者组建专业医生工作室和规范管理平台,实现全病程支持,为罕见病患者提供诊疗、用药、康复、保障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从筛查、确诊到用药、康复的闭环管理。
顺义取得的这些成绩,只是发展的新起点。根据顺义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到 2030 年,顺义区经济总量将突破 3300 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 1500 亿元,天竺综保区年进出口额将超过 2000 亿元。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智能装备产业、医药健康产业这 “五大高端制造业” 的总产值将超过 3000 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
凭借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出色表现,顺义区成为北京开放与科创顶级资源新的交汇点。全球各地的厂商汇聚于此,大量客户前来,众多科创企业在这里扎根发展。这不仅推动顺义在科技创新道路上不断攀登新高峰,如顺义这样平原新城的不断发展崛起,也为北京的国际化、科创化、智能化、宜居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