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速发财讯!

五个女博士:不同人群缺铁的真相与补铁秘籍

品牌企业 2025-03-26 euiyhu9856

铁,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微量元素,却在我们的身体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帮助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角落,还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具有重要影响。接下来,请随“五个女博士”一起认识“铁”的重要性。

●缺铁性贫血的人数超乎想象

贫血,这个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觑的健康问题,正悄悄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质量。据统计,全球72亿人口中约有20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这意味着每3-4个人中就有1 个人在受到贫血的困扰。而在众多贫血类型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大约可以占到其中的25%至50%。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缺铁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和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头晕、耳鸣、脸色苍白和头痛。脱发、头发或皮肤干燥、口臭、指甲变薄变脆,甚至出现匙状甲等也都是缺铁可能会出现的症状。此外,由于缺铁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因此还可能会出现比较特殊的症状——异食癖,也就是喜欢吃一些奇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等。如果您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了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看看是否是缺铁在作祟。

●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因此其高发人群也就有迹可循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孕妇。据统计,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孕妇中缺铁的比例接近80%,即使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也接近45%。孕妇容易缺铁的原因在于母体除自身需求外,还要通过胎盘向胎儿输送氧气,因此铁需求量大大增加。输送给胎儿的大部分氧气都被用来完成器官发育,尤其是大脑,研究表明,胎儿大脑的耗氧率达到了惊人的60%。

其次便是女性,在全球的育龄妇女中,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估计为30.2%。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每个月都会经历生理期,这使得她们在铁元素的流失上远远高于男性。据统计,女性生理期每日平均每次流失2毫克左右的铁,长期如此,如果不及时补充,很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之后是儿童。其易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在于需求量巨大。尤其是3岁以前的儿童,其所有的器官系统,特别是大脑,都处于快速生长和发育的时期。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新生儿全身的耗氧量是成人的3-4倍,而大脑会消耗其中的60%左右。此外,如果辅食添加不当或偏食,则更容易导致铁摄入不足。

老年人也是易患缺铁性贫血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胃肠功能逐渐衰退,对铁的吸收能力减弱。同时,一些慢性疾病如胃肠道疾病、慢性感染等,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因此,老年人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进而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除了以上人群外,素食主义者、患有胃肠道疾病、运动量大、爱喝茶或咖啡的人群,也容易患有缺铁性贫血。

● 如何科学补铁?

想要科学补铁,首先我们要了解不同人群每天的铁需求量是多少。成年男性膳食铁的推荐摄入量为每日12mg,成年女性则为每日20mg。老年人无论男女,膳食铁的推荐摄入量均为每日12mg。孕妇膳食铁推荐摄入量在非孕女性每日20mg的基础上,妊娠早期不增加,妊娠中期和晚期每日分别增加4mg和9mg。因为受到生长发育阶段以及母乳喂养等影响,婴幼儿的补铁比较复杂,0-6个月膳食铁推荐摄入量每日0.3mg,7-12个月为每日10mg,1-3岁为每日9mg。

知道了需求量,那我们该如何科学有效地补铁呢?对于一般人群来说,通过饮食补铁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富含铁的食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动物性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血制品等,这些食物中的铁属于血红素铁,生物利用率高,容易被人体吸收;另一类是植物性食物,如菠菜、红枣、黑木耳等,虽然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含量也较高,但大多属于非血红素铁,吸收利用率相对较低。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搭配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草莓等,因为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对于已经出现缺铁性贫血的人群,仅仅依靠饮食补铁可能效果不佳,这时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用铁剂进行补充。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则包括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有机铁吸收率较高,对胃肠道刺激较小,因此可作为首选,各种常用口服铁剂的用法用量如下:

缺铁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缺铁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补铁措施。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科学的铁剂补充,让我们远离缺铁性贫血的困扰,拥有健康美丽的生活!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速发财讯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36119号-2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