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AI引擎开启舱驾“团战时代”!联发科C-X1捅穿智舱算力天花板
双AI引擎开启舱驾“团战时代”!联发科C-X1捅穿智舱算力天花板
来源:证券之星时间:2025-04-26 12:41:59 阅读量:8432上世纪九十年代,一部名为《高智能方程式》的日本动漫在国内颇为流行。根据故事设定,男主角风见隼人驾驶着其父亲设计的赛车“阿斯拉达”,谱写了一段高智能方程式史上最年轻冠军的传奇。
在这部动画中,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这辆名为“阿斯拉达”的赛车拥有一个同名的高性能电脑,它能将赛车直接拟人化,与男主角分享汽车的状态、马路的状态,甚至还能在驾驶者碰到困扰的时候,扮演一个知心好友。
“阿斯拉达”首次亮相
在当时,如果说想拥有一个“阿斯拉达”,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异想天开。但在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许很快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阿斯拉达”。这一切,主要感谢计算芯片和大模型技术的进步。
联发科引领Agentic AI重塑座舱
过去两年,关于大模型进入智能座舱,已经有了很多讨论。在半导体行业观察发布的文章中,我们就对此进行了介绍。文章中,我们还深入探讨了智能手机芯片巨头如何通过提供领先的芯片,让大模型更好地赋能汽车。不过,在智能座舱方面,过去的大模型上车,更多的是类似ChatGPT或豆包的被动问答式的语音助手。
但在Agentic AI到来之后,智能座舱将迎来了新突破。
根据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25年的GTC演讲中分享的观点,AI 技术的发展将划分成三个阶段:Generative AI 、Agentic AI(智能体AI)和 Physical AI(机器人时代)。而现在,我们就正处于Agentic AI的爆发前夕。
所谓Agentic AI,按照英伟达的定义,其内核主要表现在运用复杂的推理和迭代规划来自主解决复杂的多步骤问题。具体而言,Agentic AI 系统从多个数据源和第三方应用程序采集海量数据,独立分析挑战、制定策略并执行任务。
联发科技资深副总经理、运算联通元宇宙事业群总经理游人杰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也指出,Agentic AI进入智能座舱,能懂得察言观色,主动帮我们处理和执行任务,从“单点指令”到“主动预判”,从“机械应答”迈向“类人决策”。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则需要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数据、模型和算力。当中,算力更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
“尤其是在汽车应用场景中,因为不能依赖云端的运算,需要在本地有非常强的运算能力。我们希望通过数据、模型和算力的不断演进,加速智能体AI的到来。” 游人杰接着说。按照英伟达黄仁勋在GTC的演讲中所说,由于推理模型和 Agentic AI 的出现,计算量需求增长超过 100 倍。
由此可见,在推进模型进步、获得更多数据的同时,打造高算力,成为了为智能座舱必然发展之路。
在上海车展上,联发科也带来了采用Arm v9.2-A架构打造的新一代的天玑汽车旗舰座舱平台C-X1,以业内领先的3nm工艺打造。得益于这些领先配置,据介绍,C-X1的CPU单核性能较行业旗舰车芯领先80%,12核的设计让该芯片拥有了澎湃的计算能力,在处理很多座舱任务的时候游刃有余。
联发科C-X1集成了NVIDIA Blackwell GPU与深度学习加速器,拥有高达10.2 TFLOPS的强劲算力,该芯片的GPU 3D渲染性能也获得了领先业内旗舰车芯300%的表现。这使其给座舱应用开发带来了更多可能。又因为集成了NVIDIA RTX GPU光线追踪技术,C-X1能为游戏渲染带来逼真的光影视觉效果,提供清晰流畅的车载AAA级游戏娱乐体验。在当前各大车厂都将智能汽车定义为“第二个家”的当下,这种加成如虎添翼。
C-X1基于其GPU和NPU组成的先进双AI引擎,能提供400 TOPS的澎湃算力,这使其大语言模型的推理性能相较于业内旗舰车芯大幅领先350%,可满足当下和未来智能座舱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针对端侧AI推理高内存占用的难点,联发科还通过让C-X1支持FP4格式量化,节省50%以上的内存带宽,大幅提升端侧AI的响应速度和生成速度。
联发科技副总经理、车用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张豫台在介绍C-X1的时候讲到:“AI大模型要运作的好,底层芯片的能力固然是关键,但又因为芯片、大模型和应用这三者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如果要把最好的体验提供给使用者,就要把整个生态圈最好的合作伙伴集合到一起共同创新。”
作为AI时代最耀眼的明星,英伟达GPU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其所打造的芯片和CUDA生态,也让其相关产品成为几乎所有的训练和推理首选。这个GPU大大简化了开发者在C-X1上的AI相关部署。如上所述,这颗芯片集成了英伟达的Blackwell架构,那就代表着开发者在采用英伟达GPU服务器训练的模型和应用,可以更快速高效地迁移到这个芯片所在的座舱上。这是其他使用自定义GPU、或者授权GPU的竞争对手产品所不具备的。
“这种云端-端侧架构一致性开发的生态优势,加速了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车内部署。”联发科强调。
据介绍,联发科已经联合合作伙伴率先在C-X1上部署了包括低延迟端侧语音助手、实时旅程规划、智能游记视频生成、驾驶警觉性监测、舱内外环境理解感知、个性化影音内容推送等创新功能。
联发科还通过和绝影合作,快速完成了绝影的自有模型向联发科天玑汽车平台移植,让首字词生态速度比云端方案提升70%,进而赋能绝影多模态智能座舱大语言模型强大的端侧运行能力,让汽车拥有“有趣的灵魂”。
而从这颗芯片开始,联发科为智能汽车擘画了新未来。
舱驾融合渐成主流,
联发科选择“各取所长”
针对正在兴起的舱驾融合潮流,联发科也正在摩拳擦掌。
熟悉汽车行业的读者应该知道,在过去,汽车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都是通过两个不同的计算平台实现的。简而言之,就是不同功能域用不同控制器负责,井水不犯河水。
但是,随着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拥抱大模型,Agentic AI的横空出世,无论是座舱还是智驾都需要能够获取不同传感器所收集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将两个控制器独立,就会面临做重复劳动甚至延迟较高等问题。对车企来说,舱驾融合意味着整车成本的下降,开发效率的提升、用户体验的飞跃。理想固然美好,但实现舱驾融合摆在车企面前的首先是挑战,如何整合这两个系统?
面对这些问题,做为座舱芯片和智驾芯片各自领域头部玩家的联发科和英伟达,给出了一套更适合车企体质的“版本答案”——通过架构融合实现彼此强势领域的优势融合。
由于C-X1 集成了英伟达GPU,并且还支持运行NVIDIA DriveOS,在与英伟达智驾芯片搭配使用时,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集中式计算平台解决方案,不仅可以能够托管所有车辆域处理器。C-X1和英伟达智驾芯片还可以通过NVIDIA DriveOS平台实现算力资源共享,打造中央计算平台,打通座舱与智驾的数据和算力壁垒,比如说当座舱芯片遇到大规模的AI任务时,智驾芯片的算力可以无缝接入座舱中,双方结合理想状态下可以实现高达1400 Tops的AI算力。硬件架构与软件协同的优势,让二者的结合从功能的叠加到底层应用、算力的互通。可以说在舱驾一体融合的市场主旋律中,“发达”联盟找到了舱驾一体时代团战的“最佳”切入点。
联发科正在车芯市场以全新路线复刻天玑在移动市场的成功。
以团队作战取代独自盛放,以架构融合迎接舱驾大势,在智能汽车关于智能化的无限想象中,联发科正在以「C-X1」为锚点,向行业诠释了何为“头号玩家的新范式”。
这颗3nm旗舰座舱芯片不仅会加速汽车座舱从工具属性升维为“认知伙伴”的趋势,更在行业关于“AI定义座舱”“舱驾一体”的趋势中,率先指出未来的方向,就像它的名字「天玑」一样。
半导体精品公众号推荐
专注半导体领域更多原创内容
关注全球半导体产业动向与趋势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015期内容,欢迎关注。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公众号ID:icbank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相关阅读
- 展品牌韧性与创新驱动力Interbrand发布《2024中国最佳品牌排行
- 硅谷竞速:Meta版Sora来袭万亿估值OpenAI祭出AGI交互系统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 上海自贸区十年引领高水平金融开放“自贸源头”涌动全球“活水”
- 前三季度运输量306.6亿吨,我国公路货运增长平稳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西部篇丨抱团返乡,产业西行——一个西南县城的产
- 蔡英华卸任阿里云计算公司董事长郑俊芳任阿里云计算公司执行董事
- 景瑞控股前9个月累计合约销售额约31.52亿元同比减少45.66%
- 天眼新知 — 世界读书日下的图书产业:实体书店坚守,数字阅读崛起
- 金融伴我共成长学做金融有为少年——浙商银行北京分行联合开展“汇聚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