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工程科学学院研究团队基于仿生思想研制了一种新型高光谱变色材料。该材料能模仿落叶植
日前,蔬菜无人农场观摩活动在河北沧州市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开幕,活动由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据悉,由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携手共建的蔬菜无人农场在沧州落地应用。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起垄移栽、精量播种、巡检、植保、采收—运输联合等多环节无人化作业演示。无人驾驶拖拉机分别挂载蔬菜起垄移栽一体机和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实现了自主行进、连续转弯掉头与机具起落控制、无人化播种移栽等,巡检机器人和植保机器人实现了蔬菜长势病虫草害的在线监测与无人精准施药作业,采收机和运输机器人共同实现了采运一体同步作业与往返运输。
“露地蔬菜生产‘起垄—移栽’一体化作业与‘采收—转运’两环节在蔬菜生产全程无人化基础上实现了跨环节农机集群作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华瑞表示,“在蔬菜智能化作业装备应用成熟的同时,我们还构建了露地蔬菜智慧生长管理决策模型和无人化作业管控系统。通过技术应用,白萝卜亩产10930斤、甘蓝亩产达8337斤,平均减少水肥施用量10%、节药20%,极大降低了生产人力成本,综合节本增效20%,探索形成了可操作、能推广的露地蔬菜生产无人化作业技术规程。”
“沧州市首个蔬菜无人农场的成功建立依托于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相关技术成果。”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党委书记哈增瑞表示,“应继续加大技术成果在沧州市的应用转化,将规模化蔬菜无人农场应用打造成两家单位深度合作的名片。同时相关技术产品的不断成熟,也能够带动沧州市、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区在宜机化育种育苗、农用传感器、智能控制器、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农业产业形态方面的发展,以科技手段助推农业现代化转型与乡村振兴发展。”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部分岗站专家、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相关农业企业等50余人参加了采收现场观摩活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