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速发财讯!

醉人的酒歌 ――王持之《酒诗漫说》读后

文化娱乐 2024-03-03 user76368

  2024年朋友圈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王持之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酒诗漫说》。他一不是专家学者,二不是作家诗人,突然写出这么一本专业书籍,实在出我意料。

  我和持之1992年结识,32年交情,对他也算知根知底。他从小在父亲“打手板”的高压政策下背诵唐诗宋词,诗学对他而言应是一种“童子功”。1988年他又以聊城地区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怎么也算是一个榜眼。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我所在的学校工作,我们就此相识;之后他又到中央机关高就一段时间,转而调到中央企业工作。现在的身份是企业管理者,出版书籍多少有点夺人饭碗、抢占跑道的意味。

  书是学术成果,也是一个人思想境界和内心世界的准确展示,更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书是不能随便出的;随便出的结果,就是泥沙俱下,无人读书。所以,我对当今的书,十分挑剔,一般不读。但当我打开《酒诗漫说》后,先是对持之感到陌生,他竟然还有这等学力;还相当稳重,跟他平常迈的八字步一般;而后释然:百战归来,持之还是那个鲜衣怒马的阳谷少年,骨子里还是文人一尊。

  《酒诗漫说》解读的是我国历史上的“酒诗”,即跟酒有关的诗作,其实就是“酒歌”。外行看热闹,内行说门道,一个人的行为爱好,对解读历史上相同的行为爱好,绝对占据“共感共鸣”的人生体验优势。持之的诗学功底和山东人的酒量,无疑为准确解读我国古代“酒歌”奠定了基础,换一个不会喝酒的,就不清楚说到哪儿去了,甚至能主张大家戒酒。我写过诗,酒量也跟持之旗鼓相当,所以对《酒诗漫说》一见如故,倍感亲切,也是一口气读完的。

  《酒诗漫说》展示的“酒歌”自《诗经》开始,到清末龚自珍《己亥杂诗》为止,共有26“说”,每一“说”采集历史上某一阶段的某一诗人或一群诗人的“酒歌”,进行解读和评说。尽管还有一些诗人比如岑参、高适、贺知章等人的“酒歌”还需再版时补录,但我认为持之在“酒歌”研究方面已经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他做了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在我国古代诗歌的宝库中,循着穿越千年的酒香,汇集诗人们几千年的酒唱,给大家奉献了一场“酒歌”交响乐的盛宴。

  酒是粮食的魂,酒歌也是诗人的灵魂伴侣。纵观历史上饮酒、唱酒的诗人,因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社会文化氛围不同以及个人秉性的不同,也依次出现了酒神、酒鬼和酒仙的群像,并在《酒诗漫说》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唐朝的冯贽在《云仙杂记・酒神》中定义:“酒席之上,九吐而不减其量者为酒神。”他这是写实,说得是酒量大的人间凡人。但《酒诗漫说》展示的酒神,不是这种海量人才,而是把酒当作灵魂伴侣的人。持之选取《诗经》中《小雅》的首篇《鹿鸣》这首宴饮诗,展示了最早的酒神形象。《鹿鸣》共三章,每章八句,第一章的开头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熟悉的绝唱,是迎宾的场景再现,也是饮酒的前奏曲。第二章的诗句“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旨酒”即为甘美的酒,要和嘉宾共同分享,这应是酒神的胸怀。第三章的诗句“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燕”即为“宴”,宴请嘉宾,要把嘉宾喝好,让他“心中乐陶陶”,这是酒神的美德。不难看出,《鹿鸣》展示的就是酒神形象,也是中华民族酒文化的源头。酒神的这种酒魂后来直接移植到曹操的《短歌行》里,逐步浓缩成中华酒文化的核心内容。

  历史上的酒神――那些位列仙班,美髯飘荡,宽袍大袖,掩面而饮且不改貌的群体,是令人敬而远之的,也是我等凡人无法描述到位的。但在我国历史上,由于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觉醒,诗人好像是从酒神一下子跌落成了酒鬼。

  东汉桓谭提出的“人死如灯灭”学说,经过漫长时间的过滤,传到魏晋时期,开始影响那些先知先觉的文化人,尤其是对诗人的影响甚大。人无法轮回了,再加之对社会的不满,让诗人们生无可恋,厌世情绪弥漫,开始以酒浇愁,并体现在他们的诗歌或行为中。于是,我国历史上开始出现真正的酒鬼――喝酒不要命的人,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持之在《酒诗漫说》中介绍“阮籍只喝酒,嵇康喝酒并服药(五石散)”,并给与“嵇阮有酒而成章”的确论。但“竹林七贤”中,酒名大于诗名的,当数刘伶,刘伶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酒诗漫说》也在两处提及到刘伶。一处是借用南北朝诗人庾信的诗作《暮秋野兴赋得倾壶酒诗》提到:“刘伶正捉酒,中散欲弹琴。但使逢秋菊,何须就竹林。”其中的“捉”字用得非常传神,把酒拟人化了;另一处是借用李商隐《假日》一诗中提及:“素琴弦断酒瓶空,依坐欹眠日已中。谁向刘伶天幕内,更当陶令北窗风。”后世著名的诗人,诗写得都比刘伶好,但都要以刘伶为榜样,应该是刘伶的酒名影响了他们。

  李商隐提到刘伶的“天幕”是有典故的。刘伶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也过分效仿。有一次见客,他不穿衣服,客人责问他,他竟回答: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们为什么钻进我的裤子中来?

  刘伶还留下一个“鹿车荷锸”的典故。他被罢官后,整日驾着载有美酒的鹿车,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边走边饮。他带的书童,背着一把铁锹,“我在哪儿喝死了,就在哪儿埋我。”这就是典型的酒鬼形象了,当属酒鬼的祖师爷。

  经过酒神酒鬼交替,又逢盛世,我国历史上开始出现以唐代诗人为代表的酒仙群体。酒仙是介于酒神和酒鬼之间的酒客,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酒神以共饮为主,还需鼓瑟吹笙;酒仙可以共饮,也可以自酌,能与山水共乐;而酒鬼基本都是自己狂饮,每每醉烂如泥。持之的《酒诗漫说》共192页,其中85至166页介绍的都是唐朝的酒仙,显然是重点篇章。

  唐诗是中华诗歌的顶点,也是“酒歌”大合唱的鼎盛时期,《酒诗漫说》展示并评说的“酒歌”作者,除了唐初四杰,还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陈子昂,“家书抵万金”的杜甫、“红豆生南国”的王维、“春眠不觉晓”的孟浩然、“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以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白居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李商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杜牧。这群诗歌巨星留下的名句国人耳熟能详,而他们的“酒歌”,也同样精彩。

  唐朝诗人中第一酒仙非李白莫属。“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就是诗仙李白的雕像。持之采集的“酒歌”也是李白诗歌中的精品。比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看得出,花间一壶酒,是李白喜好的饮酒环境。而“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表达了酒仙豁达的人生哲学。“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是酒仙的终生愿望。“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则是李白对现实的不满。尽管滋味繁杂,但这些“酒歌”本身就是一桌丰盛的酒宴。

  李白之所以成为李白,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才和酒量,还有他高超的剑术。他踏歌山水,佩剑而行,这剑就是胆略;剑号称兵器中的君子,剑术体现在诗歌中就是超凡脱俗的“凌波微步”,这就是仙气。令我刮目相看的是,持之也注意到了李白这个历来不被文人注意到的武功。“特别是‘脱剑膝前横’,把侠客畅饮时的豪放与机警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白尚侠义,好剑术,他的酒诗中有不少赞美古代游侠的句子。”持之还引用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拔剑四顾心茫然”“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等名句,展示李白骨子里的剑客气质。唐朝时期,整个社会都崇尚尚武精神,文人佩剑,习武成风,持之在书中提到的贾岛也有剑客气质:“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但历史的发展总是此起彼伏,唐朝诗文昌盛,文官当道,就把武官打压下去。到了宋朝,文人解下佩剑,开始摇扇,历史从此转个个弯,国家弱不禁风,诗歌界再也没有李白出现。

  但酒仙的“酒歌”经典流传。到了宋朝,尽管酒量不大,苏东坡依然“把酒问青天”;女酒仙李清照也曾“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南宋的陆游还用一杯就上头的“黄g酒”敬献天下有情人,并让元朝的元好问寻找答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及至清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发出“其奈尊前百感何”的感慨――这些都属于来自历史深处的醉人的酒歌。

  因为太熟了,我很少表扬持之,但读罢《酒诗漫说》,还是要说几句公道话。这本书虽然很薄,表面看采集的酒歌是随意连缀,其实是有章可循,自然穿插也能看出持之的从容;而旁征博引,就是这本书的厚重。尽管还有一些“酒歌”没有全部纳入囊中――这也是持之的下一步工作,但作为一本独一无二的雅俗共赏的创新作品,已足够读者“畅饮”了。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速发财讯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36119号-2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