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地产的财务造假有多严重?
在金融领域,信任是一种脆弱的货币。当这种信任被肆意挥霍时,其代价往往是惊人的。中国恒大集团的财务丑闻,就是这种代价的生动写照。2019年至2020年间,恒大地产虚增收入超过5600亿元,虚增利润超过900亿元,这不仅是对投资者信任的背叛,更是对资本市场规则的公然挑衅。
虚假财报的巨大漩涡
调查显示,恒大地产通过虚构收入和利润,进行债券欺诈发行。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公司自身的资金链,更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普华永道等中介机构的牵涉,加剧了事件的复杂性,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中的角色和责任。
财务报告虚假记载的程度有多严重?5600亿的虚增收入,相当于恒大地产在2019年至2020年间凭空捏造出一家比万科营收规模更大的房地产开发商。2022年财报显示,万科的营收规模也仅为5038亿元。
债券欺诈发行的融资规模有多大?恒大地产引用上述财报数据共发行了“20恒大02”“20恒大03”“20恒大04”“20恒大05”及“21恒大01”五只公司债,这5只公司债总计发行规模共208亿元。
在商品房预售制度下,国内房地产开发商通过销售期房积累了巨额的预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记为合约负债,原则上直到楼盘交付才能转而确认为营业收入。恒大采取的财务造假手段,核心在于楼盘未完工、未交付的前提下,将部分预收账款提前确认为营收,进而创造净利润及分红。
涉案中介机构的角色
在这场财务丑闻中,中信建投、中诚信国际、金杜律师事务所以及普华永道等中介机构被卷入其中。他们的专业服务,本应为投资者提供风险评估的保障,但在这场丑闻中,他们是否未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甚至是参与了欺诈行为,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2009年恒大在香港上市以来,普华永道一直是恒大系上市公司的审计机构。双方一共合作了14年,年度审计费用从最初的不到1000万涨到了2020年的5400万。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中国恒大、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三家上市公司在内,普华永道共计获得了约4亿元的审计费用收入。
后果与代价
恒大地产的财务造假直接导致其失去了发行新债券的资格,严重中断了其境外债务重组的进程,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危机。随着香港高等法院对恒大的清盘裁定,恒大危机对海外投资者的影响愈发显著,他们对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挽回损失充满了紧迫性。
对中介机构的反思
恒大财务丑闻给中介机构敲响了警钟。中介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其专业性和诚信性对维护市场秩序至关重要。但恒大事件中一些中介机构的涉案情况,不仅损害了其自身的声誉,也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基础造成了影响。
对于中介机构的担责范围界定,关键在于其是否存在主观恶意和欺诈行为。结构化金融专家宋光辉表示,以券商为例,如果券商的内控出现问题,在明知发行人欺诈的前提下,券商存在主观的恶意欺诈发行行为,监管或者法院应该对券商实施严厉惩罚,这是非常必要的。而如果仅是券商专业能力不足等原因,则不应该让券商承担全额赔付的责任。
监管与未来
恒大事件表明,对于中介机构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存在主观恶意和欺诈行为的机构,监管部门和法院应当给予严厉的惩罚。同时,中介机构也应当加强内部控制,提升专业能力,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恒大财务丑闻是一个警示,提醒所有市场参与者:诚信和透明是资本市场的根基。只有构建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中介机构的责任制度,才能保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对于投资者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不被表面的繁荣蒙蔽,以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