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速发财讯!

《2024中国诗词大会》寒来暑往与“诗”行

文化娱乐 2024-04-15 user3242

  中国娱乐网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耕文明孕育了我们民族的勤劳。“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四时八节展现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冬夏二至为节候,春秋二分定寒温”,四季流转展现生活风貌,寒来暑往承载美好追求。《2024中国诗词大会》第六期带领观众走进“寒暑”,共同品读诗词中的四季之美、体察生活中的时序之变,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体会每一个时节无可替代的美丽与内涵。

  四时更迭,品读诗词中的“寒暑”人生

  四季更替,本是自然不变的法则,但经由诗人之手,衍生出来的人生寄寓却千变万化。在“寒暑”的变化之间,我们能感受到成长的节奏;在冷暖的交替之际,我们能体会到生命的力量。本期“大浪淘沙”环节,选手们就通过四首有关“春夏秋冬”的诗词,和观众一起看“四时风光”,品“人间冷暖”。

  寒冬漫漫,人们渴望春天的来临,喜爱写“春”的韩愈更是如此。他用“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让飞雪化为无限春意。立夏时节,“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在诗人眼中,花鸟虫鱼都是那么可爱,灵敏地反映着天地万物的变化。“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韩偓用一首《蜻蜓》为我们留下夏季的一抹剪影,也为我们留下诗词背后的一颗敏锐诗心。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用此起彼落的砧杵声,让我们“听”到了深秋时节千家万户缝制冬衣的场景,也让我们“听”到了人们对远行游子、边关征人的思念。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诗经·豳风·七月》记录了古人冬季凿冰储冰、夏季取出冰块消暑的习俗,寥寥数语,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

  四时风物,味美食里的“寒暑”人间

  四时风物,人间美好。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古人,依据四季变化,巧妙地将时令食材融入饮食之中,创造出各种别具特色的美食。

  夏日炎炎,冰淇淋、冷饮等成为现代人的“降暑最爱”。而在没有冰箱、空调的古代,夏日冷饮也是花样百出。“玉指剪裁罗胜,金盘点缀酥山”,五代诗人和凝在《宫词百首》中提到一种叫“酥山”的冰品。诗中说的“酥山”,就是唐代的“冰激凌”,最底层是冰,上面用软化的奶油、酥油等淋出山峦的造型,再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在本期节目中,康震老师还将这道盛夏冰品成功复原并带至现场分享,与所有人共同感受千年前的美好风味。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古人用美食来庆祝五谷丰登。唐朝流行一种“雕胡米”,即菰米,是古代的“六谷”之一。菰米在秋季分批成熟,但是籽实比较容易脱落,“熟一粒掉一粒”,因其采集困难,雕胡饭经常被当作招待贵客的食物。“雕胡先晨炊,庖脍亦后至”,“诗佛”王维在春天拜访朋友时,就用诗句记录下自己就着雕胡饭吃烤肉的聚会场景。康震老师在节目中点评道:“盛唐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一方面又有着士人的生活情趣。”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美食中品味出古人的生活智慧与审美情趣。

  春耕夏耘,溯源农耕文明里的“寒暑”中国

  在中国,四季更替总是和农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先民通过观察时间与物候的变化,“顺天时,量地利”,总结出丰富的种植经验和耕作技巧,凝聚成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民族智慧。《2024中国诗词大会》带领我们“看农事、话农桑”,了解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

  农具的变迁往往带来生产方式的“革命”,在中华文明传承中,它们既是历史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本期“情景共答题”环节,节目用“微缩景观”的形式,再现了中国“农具”千年发展史。

  “我耕常及时,破块当初晴”,耕种之初,要用“犁”破碎土块、挖出沟槽。从最早的农具耒耜,到西汉直辕犁,再到唐代发明的曲辕犁,“犁”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行看万垄空,坐使千箱有”,用于播种的“耧车”起源于西汉,与当下最先进的播种机原理如出一辙,这项2000多年前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节目现场,点评嘉宾康震老师和杨雨老师带着曲辕犁、旱地耙、水田耙、耱、耧车等模型,向观众生动讲解传统农具的历史及用途。这些传统的“老物件儿”,保留着我们祖祖辈辈劳作、生活的印迹,也串起过去与现代的联系。

  五千年中华文明,追本溯源,是从农耕文明里“长”出来,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被称为最有“种菜天赋”的民族。我们的先民敬畏天地、领悟“寒暑”、尊重自然、热爱生活,在艰辛的劳作中品味出人生的甜与美,创造出薪火相传的民族智慧,也创造出我们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2024中国诗词大会》于4月13日起每周六CCTV-1综合频道20:00档首播;CCTV-10科教频道每周日20:31重播本期内容,敬请期待!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速发财讯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36119号-2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