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云讲散文听后感
怀着揣测的心情去听报告,赵林云,曾经忘却十余年的大家名字,从此,印刻在了我敬仰的名人榜。
2023年8月23日,济南文学圈知名的“周三读书会”,李会长向大家介绍,我是新人第一次参加读书会,“欢迎,你坚持来”。聆听的报告是赵林云教授主讲的《散文的写作》,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感觉一晃而过,几次响起赞美的掌声。对于我刚加入文学圈13天,很荣幸听到赵教授的报告,像饱餐一顿营养丰富的“开胃大餐”,了解了文人爱一座城执着的笔耕轨迹;看到了文学与生活带来的真情实感;明白了散文学习提升的路径;认知了散文对于济南文脉传承的力量;品读了全国经典散文林之云的名篇。真的感受到了“胜读十年书”。
赵林云,笔名林之云,1964年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市,著名诗人,博士,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教授。兼职济南市作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客座研究员,山大、山师大、山艺兼职教授。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济南新闻媒体工作,2013年转入高校工作。近年来发表诗歌、散文、评论等作品100多万字,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小说评论》《大众报》《济南日报》等。曾获得全国鲁藜诗歌奖、泰山文艺奖等,作品多年入选全国年度最佳作品选及其他选本。
我回忆一下,在区委宣传部工作时,认识的赵林云记者,互加QQ号,我还是新浪微博主“林之云”的粉丝。20多年来,我变动了3个单位任职,接到“周三读书会”活动信息,真的猜想赵林云教授是否是林之云知名媒体人?我跨行兜兜转转一些工作阅历,多年远离了文学圈。8月,被亦好友亦文友王青兰推荐加入“济南红枫读书堂”,并参加了蒙阴、沂水征文散文采风活动。“红枫读书堂”发起人秦长清、张坤堂两位先生又热心推荐,很高兴来到“周三读书会”,才重新认识了赵林云教授。
“踏上文学之舟走一程”。我曾和大多数青年人一样,虽然有写闲来几稿,但从未在省内外文学报刊郑重投稿,早年有文友熟知一二,不好意思,也是因为像小品剧的台词“我的诗登报了,登在我们村的黑板报了”。比如,我写的散文诗《心境》《品读》、随笔《母亲的关怀》《从秋走到冬》等,曾被机关报《历城报》采用,早已停办。“周三读书会”上,当赵教授讲在济南上大学时,河南的妈妈看济南天气预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我听到这话,内心翻滚一阵热流。我母亲去世后,埋藏的怀念总是无法表达。2006年5月临近母亲忌日的一天,我被电视里的天气预报忽然触动,留着泪写下《母亲的关怀》。那是我工作10余年一天晚饭时,天气预报刚播完,母亲自己笑了一声,说想不起来看济宁那儿的天气预报了。“是啊。那两年天天看济宁多少度?担心你冷不冷啊?有雨啊还是有雪啊?”“妈,这么多年你怎么一直没说过呢?”“都是过去的事了,当妈的不都是这样挂着孩子嘛。”“感动于母亲以自己的方式,关心在那片天空下生活的我;感动于母亲在短短数秒的天气预报中,所倾注的那份沉甸甸的厚爱。”“母亲的关怀无私、博大、深沉、永久……”第一次参加“周三读书会”,我对赵教授所讲“散文的抒情”产生了共鸣。赵教授报告内容包括“散文的理解、为什么写散文、散文艺术作品的主要功能、散文写作的原则、散文风格的演变、散文写作的技巧、散文写作的作用、写作案例”等。结合讲解散文的灵感、构思技巧,赵教授即兴朗读了自己作品《眺望济南》《父亲的车技》名篇。感谢赵林云教授《散文的写作》报告,使我在散文知识的理解和欣赏方面,获益匪浅。
我仿佛被赋予了“周三读书会”文学圈的光能。如果说“文学是生命里的一盏明灯”,我愿意跟着敬仰的文学大家,与文友一起举着灯,行走在济南这座诗城的四季,把人间真情留在诗行。
写于2023.8.26雨夜
(作者赵彤,现任济南市历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一级调研员。曾从事新闻宣传、旅游、文史资料征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