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级电影《异形:夺命舰》新预告发布 8月16日内地上映!
R级电影《异形:夺命舰》新预告发布 8月16日内地上映!《异形:夺命舰》官方发布了30秒的新预告,科幻恐怖的扛把子异形回归直拍。
据悉,该片此前已经官宣内地定档,将于8月16日内地上映,同步北美。
电影由费德·阿尔瓦雷兹(《屏住呼吸》《蜘蛛网中的女孩》《鬼玩人4》)执导&编剧,雷德利·斯科特担任制片人,卡莉·史派妮、伊莎贝拉·默塞德、爱玲·吴、斯派克·费恩、戴维·荣松、阿奇·雷诺出演。
电影讲述了一支太空小队前往罗慕路斯舰偷东西,遭遇了异形,他们能否活着离开成为了剧情的高潮。
电影展现了人类与外星生物Xenomorphs的斗争,作为异形系列的新作,继续延续了该系列的经典元素和紧张刺激的氛围。
片名中的Romulus是罗马的建立者、第一个国王,片中也是这艘“夺命舰”的名字。
影片时间线设定在1979年第一部《异形》与1986年的续集《异形2》之间,围绕一群年轻而勇敢的太空殖民者展开。讲述他们为逃离外星采矿殖民地的沉闷生活,在冒险探索一座废弃的太空站时,意外遭遇了宇宙中最可怕的生命体——异形。狭窄幽暗、危机四伏的空间站中,大逃杀的序幕已经被无情拉开,人类再次成为异形生物捕猎的目标。在无尽的黑暗与死亡威胁的笼罩之下,太空探险队员们能否在每一次心跳的瞬间,察觉到未知生物潜伏的丝丝寒意?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追逐战中,他们将直面怎样的信任挑战和道德挣扎?当一个又一个同伴被残忍吞噬,求救无门的他们究竟能否在这场太空杀戮中寻得一线生机?
影片由20世纪影业出品,雷德利·斯科特担任制片人,费德·阿尔瓦雷兹执导、编剧,讲述了一支太空小队前往罗慕路斯舰偷东西,遭遇了异形,他们能否活着离开成为了剧情的高潮。作为异形系列的新作,《异形:夺命舰》延续了该系列的经典元素和紧张刺激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在北美被定级为R级,因此中国定档海报也醒目标注了“未成年观众谨慎选择观看”。
1979年,第一部《异形》(Alien)横空出世,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将科幻、恐惧、史诗等元素成功糅合,开辟太空科幻恐怖和寄生变异生物之先河,一举斩获第7届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和最佳导演奖,并凭借其独树一帜的阴郁怪诞风格荣膺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随后,这部影史经典几易导筒,被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系列宇宙,其中关于仿生人的先锋设定、对人性的不断铺陈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辨,使《异形》系列的魅力不仅仅止步于极致的恐怖惊吓,更在于其引发了观众对于起源、存在、人工智能等深刻议题的探讨。
在电影中,雷德利·斯科特为异形——这一“有史以来最恐怖的外星生物”——赋予了诡异的寄生繁衍模式和冷血的狩猎者形象,使之从众多的银幕怪物中脱颖而出,跨越时间和空间,成为科幻影迷们心目中不灭的经典恐怖符号。其尤其擅长营造的暗黑惊悚基调、怪异美感和宏大叙事,从此让这位科幻电影巨匠的名字与《异形》系列紧密相连,更对后世的多部科幻经典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雷德利·斯科特携《异形:夺命舰》再度回归,将为《异形》系列添上崭新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导演阿尔瓦雷兹称:“本片的时间线设定在1979年第一部《异形》与1986年的续集《异形2》之间,整体视觉风格、美学特质及故事节奏都将从两部前作中获得灵感并致敬前作。”《异形》系列当之无愧的“主角团”:喷射而出的抱脸虫、顶破宿主躯体的破胸体,以及长着蝎子般的长尾的成体异形等悉数回归,名震影史的外星怪物将再度上演与人类在宇宙深处的致命邂逅,探索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秘密,唤醒潜藏在观众心底最原始的战栗。
《异形:夺命舰》在国内影迷圈掀起了一股期待与讨论的热潮。这部融合了科幻与恐怖元素的经典系列新作,不仅延续了《异形》系列的惊悚基因,更是在视觉效果和叙事深度上做出了新的尝试,无疑为国内电影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一方观点认为,该片的引进是对国内电影多样性的丰富,为喜爱科幻恐怖片的观众提供了新的选择,有助于推动类型电影在国内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人表达了担忧,担心影片中的暴力与恐怖元素可能对青少年观众产生不良影响,呼吁加强观影指导和年龄分级制度。
《异形》系列之所以长盛不衰,不仅仅因为其惊悚的视觉冲击,更在于其深刻挖掘了人类面对未知恐惧时的生存意志与道德抉择。在高科技与外星生物的冲突背景下,影片往往映射出现代社会的焦虑与矛盾,激发观众对于科技进步与人性本质的反思。
在引进国外大片的同时,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确保内容符合中国国情与观众价值观,是一大挑战。《异形:夺命舰》能否在不削弱原作魅力的前提下,适当调整以适应本土文化,成为关注焦点。
R级电影《异形:夺命舰》新预告发布 8月16日内地上映!因为该片的北美定级为R级(因为内容和粗话所以电影宣传海报都有“未成年观众谨慎选择观看”的提醒。
猜你喜欢
国台办主任宋涛会见东森集团总裁、东森文化基金会王令麟
地表最强人形机器人发布!OpenAI加持已在宝马打工
以“生于独到”之洞见 遇见“立于多元”之未来